与城市肌理结合,创造以人为本的城市
随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高层建筑设计的国际风格在全球兴起,塔楼的设计逐渐摈弃了所在城市的肌理。一栋位于纽约的塔楼和一栋位于迪拜的塔楼设计方式可能没什么两样,而气候,背景和当地文化逐渐因建筑全球化而被遗忘。这催生了一种没有语境的设计方式,也直接导致了来自后现代主义者的反抗,在许多方面,这种反抗仍在进行中。
随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高层建筑设计的国际风格在全球兴起,塔楼的设计逐渐摈弃了所在城市的肌理。一栋位于纽约的塔楼和一栋位于迪拜的塔楼设计方式可能没什么两样,而气候,背景和当地文化逐渐因建筑全球化而被遗忘。这催生了一种没有语境的设计方式,也直接导致了来自后现代主义者的反抗,在许多方面,这种反抗仍在进行中。
上海金茂并不赞同这种无语境的设计方式,而是主张将塔楼形式与所在区域,日照条件以及视野优势相互融合。在中国,许多项目倾向于将塔楼向基地中心靠拢,而在这个项目中,塔楼被推向了基地的边缘,由此在场地中心创造了一个互联的公共空间。
塔楼的外立面,和周围的街区和现有的建筑物相互呼应。处于基地外侧的两栋塔楼,将公共人群引入场地的中心,同时最大程度利用视野优势和日照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筑不再是一个可以在世界各处随意安放的盒子,她不仅仅是坐落在一座城市,而更可以代表一座城市。
在内部,丰富的中庭连接相邻楼层,为建筑使用者提供通透的三层空间。这些中庭旨在连通彼此,打破相同楼层平面重复叠加带来的单调与沉寂。这样相似的设计如今并不少见。而在此项目中,为了进一步打破各楼层的孤立感,塔楼顶端被设计成一个半公共空间,包括室内和室外,咖啡休闲和绿地空间贯穿于此。人们在塔楼顶部得以享受各种公共空间,拥有更多样化的体验。